離職倒數100天|我的未來就這樣了嗎?

在小熱NOW〈我裸辭了!裸辭是人生的假期|EP 47〉中,虹之說到:「聽完這一集後,五天內不准找主管 1 on 1,或是短期內不準去美、歐等過度Fancy的國家,以免衝動下直接裸辭……」。但我想說的是,這一集我大概聽了100遍,每聽一次都更堅定想離職的心,謝謝虹之(?)。

2025離職
圖:2025離職倒數

為什麼想離職

盤點目前的工作背景,在有金控背景的投信業上班——近年來非常積極搶佔國內市場規模——有不錯的主管、好相處的同事、有趣且富挑戰性的工作內容,如果待到今年8月,將會是我第一份就職滿三年的工作,但說實在,我也並沒有太過追求所謂的工作年資(Me:好奇大家還是會在意一份工作的年資長短嗎?)。

如開頭所說,在該集Podcast中,虹之有一段的描述深得我心,大意就是「……雖然目前的工作狀態一切都還不錯,但時不時會有種卡住的感覺,隨著能取得的成就感慢慢降低,這份工作越來越像永遠無法畢業的大學 or 研究所……」。So true!對我來說,雖然工作上可以接觸到多樣化的投資商品,不管是共同基金(股票型、債券型、多重資產)、各類型ETF等,但回歸到實際的業務處理,站在投信業的資產管理角色,先不論市場怎麼變化,終究還是需說服投資人留在市場——一言以蔽之,就是做的事情都大同小異——也就形成了某種不上不下的詭異型態

離職原因:嚮往詩與遠方

除了工作因素之外,還有最重要的兩點:受夠每天花 8 個小時待在辦公室的日子還想學習其他東西。第一點,相信不用多說,廣大社畜們都心有戚戚焉,每天最熟悉的景色就是太陽快下山的光景(冬天時則是烏漆媽黑),有時外頭天氣好的時候,也會跟同事怨嘆為什麼我們還沒有財富自由;第二點,當一份工作持續做了快三年,基本上也算建立起屬於自己的舒適圈,進行著差不多的業務流程、應用著差不多的工作技能,但我卻越加頻繁地眺望著舒適圈外的世界,越發渴望離開這裡,到外頭感受更多的新東西以及更寬廣的視野。

已經想好離職的理由,比較爛的版本就是「生涯規劃」,而浪漫的版本則是「嚮往詩與遠方」(?)。在我工作幾年之後,才慢慢真正體會到,為什麼有些人在工作幾年後選擇回學校進修,亦或是給自己Gap year。雖然生命中的很大程度終將被工作佔據,但我必須時常提醒自己,不要忘記為自己的生命創造新的經驗,不要忘記除了工作賺錢之外,也還是能持續嚮往詩與遠方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